簡介
伊犁將軍府舊址在新疆霍城縣惠遠城內?,F(xiàn)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,舊址坐北朝南。院內古木參天;廳堂、臺榭、曲徑、回廊,依然存在。小巧玲瓏的“將軍亭”已修繕一新,佇立在青松綠樹之間。昔日將軍府門前的一對造型奇特的石獅,仍存院內,神態(tài)逼真,惹人喜愛。
惠遠古城中心矗立著宏偉高大的鐘鼓樓,登樓遠眺,城內外風光盡收眼底。歷史上,洪亮吉、祁韻士、林則徐、鄧廷楨、徐松等著名謫士們都曾在此地留下輝煌業(yè)績。林則徐率民開通水利,鞏固邊防,為民造福,受到了伊犁將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賴。林則徐在惠遠雖然只有兩年時間,但其日記、詩抄、書信留傳甚多。
伊犁將軍府
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大小和卓的叛亂,統(tǒng)一了西域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)設立了“總統(tǒng)伊犁等處將軍”(簡稱伊犁將軍),是清朝地區(qū)最高官職。統(tǒng)轄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、以南,額爾齊斯河上游,天山南北兩路,直至帕米爾等地的軍政事務。1764~1777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遠、綏定、寧遠、拱震、塔勒奇、廣仁、瞻德、熙春、惠寧等城,歷史上稱為伊犁九城。1871年,沙俄大舉進犯伊犁,占領并徹底破壞了惠遠等九城。1881年清政府收復伊犁。1882年在舊城西北7千米處重修了現(xiàn)今的惠遠城。城內有將軍府、參贊大臣衙署、領隊大臣衙署、綠營兵總公署、現(xiàn)事同知和撫民同知衙署等建筑。街市繁華,有“小北京”之稱。至1912年辛亥革命,其間歷時150年,共有33人,48人次提任過伊犁將軍之職,其中頗有建樹、影響較大的有明瑞、阿桂、松筠、長齡、奕山等。1884年新疆建省后,此城的重要性大減,地位一落千丈。辛亥革命后,伊犁鎮(zhèn)守使曾駐于此,但昔日景象已不復存在,今其地屬霍城,但尚保存有當年惠遠城的鐘樓和伊犁大將軍府部分遺址。2001年國家文物局投資進行了全面維修。
伊犁將軍府側殿
將軍府舊址始建于1882年,坐北朝南。整個建筑為四合院式,土木結構的飛檐式人字梁平房,地上鋪以方磚,墻基為條形磚,內鑲以土塊,房內有用木板搭成的頂篷,院內有回廊,府門樓在西面,為二層土木建筑。后部有涼亭,房檐樸素淡雅,無畫梁雕刻。據(jù)史籍記載,將軍府除將軍公臺外,還有印房(機要文件)、冊房(圖書)、糧餉處、營務處、駝馬處、功過處,共有6個機構。
主要建筑有軍府大門,將軍府正殿,將軍亭、東西營房、客房、書房等。大門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筑,面闊三間,進深二間,抬梁式木結構建筑。臺明及踏跺用條石砌筑,現(xiàn)已不存。大門東西兩側耳房,為硬山瓦頂建筑,面闊三間,進深一間,抬梁式結構,裝修為新式門窗。東西營房為單檐硬山瓦卷棚頂建筑,面闊十四間,進深一間,前出廊。前檐外其余各面以墻體圍護,下檻及兩山墻前后墀頭使用磚,其他部位均用土坯砌筑,室內用8組土坯墻隔成大小不同九個室。書房,面闊五間、進深一間,前后出廊。兩山墻體后墀頭及下檻使用條磚,廊間墻做拱卷門??头浚骈熚彘g、進深6.3米,高5.45米,前出廊。正殿,面闊五間、進深一間,高7米,前、后出廊,單檐歇山布瓦頂建筑。辦公室,面闊五間、進深一間,高5.2米,前出廊,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筑,梁架均八檁,用四柱。住室面闊五間、進深一間,前出廊,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筑。兩山墻體前后墀頭及下檻使用條磚,廊間墻做拱券門。
將軍亭
走進四合院式的伊犁將軍府,一股滄桑與厚重的氣息迎面而來,而一墻之外,街道上奔跑的出租車、鈴兒叮當響的馬的,往來的人聲,與浸透著歷史氣息靜默的將軍府,構建出動靜鮮明的兩個時空。墻外,美發(fā)店、音像店,小店林立,時尚的現(xiàn)代小店里,傳出的流行音樂飄進墻里,百年滄桑的將軍府依舊沉默以對,便讓人心生遐思,古老與現(xiàn)代如何在精神層面和諧相容與共生。院子里,正是綠意盎然,花明柳綠,桃花、杏花、蘋果花競相開放,走近,馥郁的花香沁人心脾。路旁高高的白楊,在微微的風中揮舞著新綠,片片新葉發(fā)出細碎的婆娑歌吟,心中便萌生出這樣一個念頭,將軍府猶如一個滄桑的老者,在歲月里守望來了新一輪的春天。
經(jīng)過修葺一行的文廟前有一棵200年歷史的榆樹,要兩人合抱才能抱住,枝繁葉茂,向四空漫伸的枝葉猶如鋪開的巨大扇冠,與文廟無語相守。文廟的“人”字檐上是“一龍五獸”,龍在五個坐立的獸后面,它們依次豎著排開。五獸坐勢似犬,卻又不是犬,看不出是何動物。衙署是參贊大臣辦公的地方。建筑風格依舊是清代將軍府所在時的模樣,只是在修繕時運用了一些現(xiàn)代的材料,但保留了復古的主調。進入大堂的院落,便頃刻感到森嚴持重的氣勢,大堂是伊犁將軍辦理重大案件的地方,一些重大的案件,將軍都要在這里問案審理。大堂前有兩尊石獅俯臥雄視。除了圓溜溜的黑眼睛,烏紅的大嘴,全身其它地方是漆黃色,在頭頂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風雨沖刷后露出了原來的灰石本色。
后庭下馬亭
石獅在雕刻的過程中,融匯了南方石獅的細膩形態(tài)與新疆雕刻的粗獷技巧特點,遜略于一般北方石獅的兇猛威歷,顯得淳樸、笨拙,但與大堂相伴,便有了一種濃郁滄桑與威嚴四儀的氛圍。在石獅的身后,各有兩棵古榆樹,鳥兒在枝頭鳴轉,據(jù)說已經(jīng)有120年的歷史,將軍府在惠遠新城建立前,它們就在這里了。順著大堂前的道路前走,兩邊是東西營房,這里曾經(jīng)住著守衛(wèi)將軍的侍衛(wèi)軍。東西營房前各是一排高聳的白楊,縣文管所所長蔡東文說,原來這里也是榆樹,解放后,解放軍部隊入駐后在這里種上了白楊。白楊樹盡管筆直挺拔,但總讓我感覺削弱了將軍府的古老與厚重。在大堂的左前方,一字立著三塊石碑,這是清朝時期,與沙俄的界碑,而上面的標記已經(jīng)看不清楚了,只能在一塊石碑上模糊看到一個鷹的圖案。大堂的后院是后花園,遺留著一個亭子,清時的風骨,古韻猶在,六根朱紅的柱子,撐起亭頂,亭檐樸素淡雅,沒有雕刻畫梁。倒是經(jīng)過一百多年的歲月,它已經(jīng)有些不夠結實了,被今人用六根細園木支撐著。亭的頂上布滿了青苔和散落的鳥羽,也許是風把它們帶到了這里,在此安了家,它們給蒼老的亭子增添了新的生命的印記。
States have problems by
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.